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政務公開 > 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報告
重慶?市潼南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關于2022年法治政府建設情況的報告
2022年,為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區住房城鄉建委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實際出發,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為推進全區法治政府建設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全年圍繞區住房城鄉建委中心工作,認真貫徹落實2022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將法治政府建設落實到住建工作的各個環節。現將區住房城鄉建委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2022年法治政府建設主要舉措和成效
1.把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納入2022年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計劃,作為黨組中心組理論學習重要內容。開展二級班子列席旁聽,學習了《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和《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綱要》節選、《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更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憲法》、黨內法規及行業規章。
2.把習近平法治思想列為新提任領導干部法治理論考試和國家工作人員學法內容和年度法治理論考試重要內容。突出抓好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嚴格領導干部集體學法用法制度,通過黨組中心組集中學習等形式,發揮領導干部學法示范帶動作用。通過職工大會、法治理論考試、法律知識測試等學習方式,組織參加建設行政執法資格認證、法律知識繼續教育、法治教育網的精品課程學習及潼南區行政執法人員培訓云平臺等培訓形式,堅持用好習近平《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和《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綱要》等輔助讀物,提高干部職工對習近平法治思想的認識,增強學習實效。
3.健全黨領導全面依法行政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加強黨對全面依法行政的領導。一是貫徹落實中央、市委、區委關于加強黨領導法治建設的決策部署,健全完善黨組依法決策機制,提升黨領導全面依法行政制度化、法制化水平。二是堅持法治體系建設正確方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抓好《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設實施建設規劃(2021-2025年)》《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及重慶市和我區實施方案的貫徹落實,結合實際制定貫徹落實措施,確保法治建設重點任務落實。三是提升領導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將習近平法治思想納入各級干部教育培訓重要內容。
4.健全政府機構職能。一是圍繞強化部門協作聯動發力,細化職責任務邊界。按照市級、區級部門職能職責的調整,增加排水許可和排水管網日常運維管理,增加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的執法職能。二是進一步厘清了城管、市場監管、安全生產等部門工作職責,切實預防和解決了職責交叉、推諉扯皮的問題。三是嚴格按照《潼南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及辦理事項清單》開展工作,做到清單之外無權力,清單之外無審批。全面落實權責清單、負面清單制度,全面取消無法定依據收費項目。四是嚴格按照《重慶市潼南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潼南區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實施辦法的通知》《重慶市建筑市場行為執法工作手冊》要求,全面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
5.健全突發事件應對體系。一是建立了突發事件預警機制。修訂了《重慶市潼南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建筑施工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預案》,制定了《2022年洗菜溪泵站防洪度汛應急響應預案》《重慶市潼南區城建檔案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確保住建系統應急快速反應能力,建立統一指揮、協調聯動、運轉有序、靈敏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確保科學、及時、有效地應對行業生產安全事故。二是建立了公共衛生應急機制。建立了《住建領域新冠肺炎疫情應急處置預案》《潼南區物業行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預案》等,對全區建筑工地、房地產經營場所、物業企業服務區域和住建系統單位機關內部切實做好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工作,有效防止疫情的輸入、傳播和蔓延。
6.健全矛盾糾紛化解體系。一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預防性制度機制建設,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在預防化解矛盾糾紛方面,區住房城鄉建委依法處理質量投訴177起,安全投訴54起,噪聲揚塵擾民投訴54起,農民工欠薪42起,物業矛盾糾紛287起,均有效化解矛盾。二是建立潼南區建設領域糾紛調解委員會,對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農民工工資、工程質量糾紛、合同糾紛等相關問題進行調解。印發了《潼南區物業管理糾紛人民調解工作實施方案》,成立潼南區物業管理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依法、及時、有效地預防和化解物業管理糾紛。對征地征收歷史遺留問題多次會同相關部門與權利人進行溝通,摸排情況,逐步實施化解。三是完善訴源治理機制,構建調解、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糾紛解決機制。成立了建設領域、物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制定了排查制度、登記制度、檔案制度、回訪制度、報告制度和人民調解工作流程圖。四是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維護社會治安良好秩序。物業小區治安巡查,進行防盜防騙防火防疫宣傳。五是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體系、隱患風險防控體系,用法治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7.健全依法行政決策機制。一是為全面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成立了以黨組書記、主任為組長的法治政府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強化了對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二是專題召開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會議,安排部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制定區住房城鄉建委《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2022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計劃》《2022年法治建設工作要點》,印發貫徹落實《關于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意見》具體措施及任務分工方案,制定《重慶市全域靜態管理背景下物業行業排查防控實施方案》《關于切實做好當前物業管理區域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三是堅持常態化咨詢法律顧問,對重大行政決策、行政訴訟、行政復議和行政處罰案件、合法性審查、公平競爭審查、信訪糾紛聽取律師意見。
8.全面依法履行行政職能。一是依法督促指導企業做好建筑工地、房屋銷售場所、物業小區疫情防控,按照“一查二測三登記四對接五管控六跟蹤”流程開展重點地區返潼來潼人員及車輛排查。二是規范管理房地產市場,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嚴格落實市級“25+10+15”政策,制定《促進房地產市場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若干措施》《2022年3+N房地產專項治理工作方案》《房地產逾期交付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組織企業參展《第二屆川渝住博會》,成功舉辦了第九屆、第十屆房交會。三是嚴格建筑業質量安全監管。通過完善質量安全監督機制,規范一線執法監督人員工作行為;制定建筑施工執法檢查計劃,全面落實安全生產“十五條硬措施”要求,組織開展施工質量安全日常監督和各項專項整治;嚴格落實在建工地控塵“六項工作”、“十項規定”和“紅黃綠”標志管理制度,規范文明施工管理。四是嚴格規范行政執法,持續推進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堅持對重大執法決定召開案件審查會,進行集中研究討論。本年度已召開案審會6次,集體討論建設領域違法事項行政執法決定26件,通報行政處罰案件7件。在法定期限內對行政執法的事前、事中、事后信息及時公開,本年度在“信用中國”平臺公示行政執法案件相關信息22條。五是加速村鎮建設,計劃整治舊房1100戶,目前完工569戶,在建126戶;雙江鎮金龍社區列入“巴蜀美麗庭院示范片”,爭取補助資金1200萬元;推進村莊亮化,增添公共照明設施710盞;寶龍鎮成功爭取到創建美麗宜居示范鄉鎮計劃,新勝鎮桅桿村桅桿坊已納入第三批重慶市傳統村落名錄。六是推進全區老舊小區改造,推廣智慧小區2個,動態實施農村低收入群體危房改造405戶;持續推進2022年人才公寓裝飾裝修100套,新分配公租房180套,發放公共租賃住房租賃補貼10萬余元;建成城鎮雨污管網50.4公里,改造雨污管網7.3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65%、處理率104%,鄉鎮污水集中處理率94%。開展全國第一次自然災害房屋建筑承災體調查工作,完成231477個建筑圖斑調查。七是依法開展集體土地和房屋征收工作,完成梓潼二期(二道坎片區)、田家205線片區棚戶區(城中村)改造219戶,收到中央財政補助我區棚戶(城中村)資金400萬元,完成方碑坡(實驗幼兒園)片區、東安大道南部片區城中村兩項目接房487套。完成23宗5120畝土地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及確定方案的制作、發布工作,房屋拆遷930戶,已拆遷房屋632戶,未拆除298戶,完成拆遷總量的68%。
(二)2022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成效
1.依法行政,規范行政審批服務工作。我委認真貫徹中央、市、區關于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的指導意見,落實“放管服”改革、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按照“一廳辦理、一窗受理、一張表單、一網通辦”要求,讓群眾辦事更方便、審批工作更高效,努力營造讓企業近悅遠來的營商環境。一是依法服務有“準度”。堅持窗口統一受理、統一審批、統一辦結、統一制證,嚴格執行“窗口初審、后臺復核、首席批準”的三級審批制度,切實規范審批業務流程,堅決杜絕“窗外辦理”、“法外辦理”和“超時辦理”。建立申請內容初審復核機制,加強對入駐人員廉潔教育力度,細致排查廉政風險,筑實筑牢廉潔“防線”,堅決防止“吃、拿、卡、要”等行為。二是熱情服務有“溫度”。組織工作人員多次學習政務服務中心工作規范和績效考核辦法,激發服務人員熱情接待、優質服務每一位辦事群眾的內生動力。梳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及辦理事項清單,2022年度通過“渝快辦工程建設審批系統”進行線上申報審批,辦結率、滿意率均為100%。“線”上完善并發布審批服務事項簡介、辦理依據、申請材料、審批流程、結果樣本等“標準化”信息,方便群眾“足不出戶”了解整套辦理標準和審批流程。“線”下精心制作各個審批事項服務指南,細化申請內容和程序,形成各類申請材料模板、范本,節省了群眾現場辦事時間。主動與郵政部門協調對接,實現辦事單位和群眾“不跑路”、“少跑路”。三是創新服務有“力度”。創新服務方式和內容,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針對申報材料不齊全、填報錯誤等情形,一次性告知辦事單位和群眾補充,對暫未取得土地手續的工業項目和政府投資重點項目實行“容缺受理”,允許先受理后補正。推行施工許可階段建設資金落實情況和施工單位為該工程辦理保險的憑證實行告知承諾,竣工聯合驗收階段建設工程檔案專項驗收實行告知承諾制。優化竣工聯合驗收,取消竣工驗收備案環節,以竣工聯合驗收意見書代替竣工驗收備案證,驗收事項由之前的6項優化為4項,減少事項33%,聯合驗收辦理時限由之前的12個工作日壓減為5個工作日,壓減時限58%。實行提前服務,探索實行申報材料預約報送。
2.社會矛盾糾紛依法有效化解。一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預防性制度機制建設,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在預防化解矛盾糾紛方面,化解物業矛盾糾紛200余起,調解房地產開發引發的矛盾糾紛30余次,調解農民工工資矛盾糾紛10余起。二是建立潼南區建設領域糾紛調解委員會,對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農民工工資、工程質量糾紛、合同糾紛等相關問題進行調解。成立了潼南區物業監督管理中心,與街道、社區一道對物業領域的矛盾糾紛及時協調化解。對征地征收歷史遺留問題多次會同相關部門與權利人進行溝通,摸排情況,逐步實施化解。三是完善訴源治理機制,構建調解、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糾紛解決機制。成立了建設領域、物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制定了排查制度、登記制度、檔案制度、回訪制度、報告制度和人民調解工作流程圖。四是開展集中治理重復信訪、化解信訪積案專項工作,成功化解劉公普住房補貼信訪積案。五是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維護社會治安良好秩序。物業小區治安巡查,進行防盜防騙防火防疫宣傳。六是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體系、隱患風險防控體系,用法治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每年制定建筑施工安全生產監督檢查計劃,并按照市住建委安全監督工作手冊嚴格開展安全管理工作,每月開展風險研判并制定了應急處置預案。
二、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
(一)加強對法治建設的組織領導。一是切實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將法治政府建設納入區住房城鄉建委年度重點工作,研究制定法治建設年度計劃,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同督促、同考核。二是通過采取集中學習、分散自學、推送學習資料等形式,組織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及市委、區委相關會議精神、學習憲法法律、黨內法規10余次。推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重要講話分工方案》落地落實。三是多次召開黨組會議專題聽取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匯報,研究法治建設重點工作,每季度向區委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辦公室書面報告法治建設和依法行政工作情況。
(二)提高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嚴格執行了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和主要領導末位表態制度。聘請法律顧問,常態化咨詢法律意見,完善重大行政決策法制審核機制,落實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重大行政決策程序。
(三)依法履行行政職能。一是全面普及行政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自助辦”,推進“證照分離”“多證合一”,清理“奇葩證明”。二是嚴格落實中央、市、區防疫要求,依法督促指導企業做好建筑工地、房屋銷售場所、物業小區疫情防控。三是嚴格建筑業質量安全監管,推動綠色建材、建筑產業鏈發展;規范管理房地產市場,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加速推進村鎮建設和全區老舊小區改造;依法開展集體土地和房屋征收工作;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強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四是履行行政負責人出庭應訴職責,嚴格執行法院生效裁判,依法征收欠繳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和人防費。
(四)加強行政權力監督。一是加強行政內部監督,依托內審制度對機關及下屬事業單位經濟活動進行嚴密監管,對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二是主動接受人大、政協、審計、群眾等社會各界監督,自覺接受司法監督,帶頭落實司法建議和檢察建議。三是切實完善政務公開程序和公開機制,督促行政職能、法律依據、職責權限、管理流程、監管方式等事項公開,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認真辦理群眾來信來訪事項。
(五)加強法治建設保障。一是著力研究解決基層法治基礎薄弱、法治人才不足等問題,通過函授、自考、招聘、選調等方式加大法律專業人才的引進。二是加強法治機構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執法支隊、法制審監機構在我委法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為推進法治建設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加強法治教育培訓和財政經費保障,全面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實現普法責任清單全覆蓋。四是充分發揮法律顧問在推進依法行政、法治建設中的積極作用,為單位業務工作涉及的法律問題提供常態化咨詢和建議。
三、2022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存在問題及原因
一是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手段不夠。對法定程序、法律規定掌握不夠,對可能出現的法律風險防范意識還不夠強,對法律法規的學習還有待加強。
二是行政執法力度不夠。受疫情和經濟下行雙重影響,行政執法與穩經濟增長相抵觸,行政執法陷入兩難境地,被行政處罰相對人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配合度不高,罰款繳納有遲延的情況出現。
三是社會矛盾糾紛化解有難度。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延期交房、違規交房、拖欠民工工資、物業糾紛、征地拆遷糾紛等問題時有發生且化解難度系數大。
四、2023年推進法治建設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是持續加強法治學習、宣傳、貫徹。組織全體黨員干部學深悟透習近平法治思想,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多種形式,對法治宣傳教育各項工作進行詳細安排和部署,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完善領導干部學法制度和加強重點對象普法宣傳教育,以解決具體問題為導向,強化將學習成果轉化運用到實際工作。
二是繼續夯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結合當前形勢,依法落實輕微違法免罰和初次違法慎罰制度,加強運用說服教育、勸導示范、教育警示、指導約談等方式,避免隨意執法、過度執法和以罰代法。對于困難企業符合減免緩相關政策的,要積極幫困紓困,為企業生存發展營造寬松環境。
三是深化普法宣傳活動,提升普法效果。在行政審批、房地產開發、征地拆遷、物業管理、延期交房、拖欠民工工資事件等群眾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方面,持續排查化解穩控,做好宣傳解釋、強化法治宣傳,引導依法解決。
— ?????? 12?????? —
國務院部門網站
地方政府網站
市政府部門網站
區(縣)政府網站
其他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