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政務公開 > 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報告
重慶市潼南區信訪辦公室關于2023年法治政府建設情況的報告
?
我辦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法治政府建設與責任落實督察工作規定》及區委依法治區辦通知要求,逐一梳理,結合重點工作,現將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報告如下:
一、2023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舉措?
2023年,我辦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推進法治信訪建設,嚴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扎實開展《信訪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宣傳活動,努力推動全區信訪法治化建設全面、有效、有序開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深入開展法治信訪宣傳學習。一是加強干部職工內部培訓。在上級信訪部門的統一工作部署下,統籌組織全區各級各部門有序開展《條例》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工作。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區信訪工作聯席會多次傳達學習《條例》精神要義,把條例的學習宣傳納入區委、區政府黨員干部年度培訓計劃,組織全區各級各部門積極參加《條例》培訓,累計培訓15批2200余人次。二是廣泛開展社會宣傳工作。舉辦了《條例》主題宣傳活動,并通過區政府門戶網站等媒體及時發布各級信訪工作動態、宣傳海報、《條例》鏈接等,加強政策解讀工作,進一步擴大宣傳效果,累計派發宣傳資料80000多份、轉發文章10余篇,掀起了學《條例》、知《條例》、用《條例》的熱潮,不斷提高廣大群眾遇事找法的思想認識。
(二)堅持依法行政,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社會矛盾化解。一是堅持訴訪分離制度。隨著改革向縱深化推進,嚴格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尤其是加強推進訴訪分離,理清訴訪的關系,屬于涉法涉訴類的,嚴格依法分類,并告知其信訪途徑,避免重復上訪,積極解決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二是嚴格落實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作為重大項目、重大決策實施前的剛性標準,進一步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隱患。嚴格按照“誰實施、誰評估”“誰實施、誰負責”原則,落實鎮街、部門風險評估的主體責任,做到了防范預警在前、化解矛盾在前、解決問題在前,切實預防和減少了改革發展過程中的突出矛盾。2023年,受理涪江三星船閘工程項目、重慶市潼南區省道S440崇龕至柏梓段改建工程建設項目等社會穩定風險評估39件。三是始終堅持信訪信息依法公開。依托重慶市信訪信息系統,對群眾的來訪來信和網上投訴,嚴格按照程序依法辦理、反饋和公開,及時辦理群眾訴求,進一步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23年,全區共處理信訪事項1918件次6987人次,主要涉及城鄉建設、征地拆遷、勞動社保等領域。初次信訪事項一次性化解率94.9%,信訪事項及時受理率100%,按期辦結率100%,群眾參評率97%,參評群眾滿意率95%。四是嚴格落實法律顧問制度。充分運行涉法涉訴聯合接訪中心,通過訪調、訴調、警調等多種調處機制,運用法律、政策、經濟等手段,采取教育、疏導和律師參與接訪等有效方式,引導群眾通過司法途徑、司法救助解決問題。在本區律師事務所選聘8名律師,每周2天定期在群眾來訪接待中心坐班接訪,為群眾提供免費的法律服務。與第三方機構重慶坤源恒泰律師事務所合作,聘請專業律師對重點信訪老戶進行心理疏導和法律服務,為全區信訪工作人員提供情緒梳理服務。
二、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
一是辦黨組充分發揮總攬全局的領導核心作用,黨組書記嚴格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帶頭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和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和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持用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統領我辦法治建設,嚴格按照《信訪工作條例》規范信訪工作各環節。二是定期開展專題會議,研究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統籌推進,親自過問,親自安排重點工作,在重點問題、重要事項、重點環節等方面,始終堅持“三重一大”原則,確保法治政府建設事項有序推進。三是堅持帶頭學法。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結合主題教育學習,把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利用“學習強國”等平臺,持續深入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綱要》等重要理論著作。通過認真學習,全體干部職工“遇事守法、有事找法、解決事情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識、法律素養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依法行政的工作能力也顯著提高,推動我辦法治建設各項工作有效有序正常開展。
三、2023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成效
(一)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基礎進一步夯實。建立信訪事項未萌狀態提醒工作機制,把信訪工作變事后處理為事前預防,推動關口前移,對信訪問題做到排查、研判、預警三管齊下,針對苗頭性傾向性信訪矛盾進行研判,增強信訪工作的預見性、針對性和可控性,牢牢瞄準責任“靶心”,及時發出未萌狀態提醒函,切實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防范、早處置,將信訪矛盾化解在源頭,化解在未萌狀態,切實減少矛盾增量。2023年,開展矛盾糾紛專項和全面排查13次,排查各類矛盾糾紛473件,妥善化解405件,化解率85.6%。
(二)法治宣傳氛圍進一步濃厚。我辦扎實推進《條例》的宣傳普及工作,持續推動《條例》宣傳“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網絡、進萬家”,向社會廣泛宣傳信訪法律法規知識,進一步提高廣大群眾依法理性表達利益訴求的法律意識,有效改變群眾“信訪不信法”等錯誤觀念,樹立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導向,增強全民依法信訪的意識。
(三)信訪渠道進一步拓寬。在傳統的來信、來電、來訪信訪渠道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互聯網+信訪”模式,充分發揮網上信訪主渠道作用,搭建起“一站式”信訪受理平臺,全面拓寬群眾反映問題的渠道,實現信訪群眾足不出戶,動動手指頭就可以零成本反映訴求,提出意見建議,進一步提升群眾信訪的便捷性、高效性。
(四)信訪事項辦理過程進一步公開透明。緊緊依托重慶市信訪信息系統,實現訪、信、郵、電所有信訪形式全導入系統和實現受理辦理、交辦轉送、復查復核、督查督辦、統計分析、考核評估等信訪業務各個環節的整個工作過程全覆蓋,實現把各個層級有權處理信訪事項責任部門的信訪工作,納入系統統一運行的工作范圍全覆蓋。信訪事項辦理過程全公開,辦結結果可評價。信訪人可憑借受理編號和查詢碼通過信訪信息系統對信訪事項的轉送、受理、辦理進行查詢、跟蹤,并可以對辦結結果進行監督和評價,增強了信訪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提高了信訪的公信力。
四、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一是信訪法治化建設亟需解決。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為我們進行法治化建設指明了方向和明確了任務,但在信訪領域,一些游離于法律之外的信訪活動,未得到根本好轉,也存在著一些特殊的信訪舉措,這些現象看似個別,但影響面廣,長而久之,效仿跟隨,法治化建設在信訪領域事倍功半。
二是訴訪分離落實中需進一步明確。在實際工作中,信訪人來信來訪涉及涉法涉訴的問題,我們嚴格實行訴訪分離,引導律師參與接訪,并告知其走司法途徑解決問題。但由于存在執行難的問題,或者信訪人想短、平、快的達到信訪訴求,信訪人又回歸到信訪途徑。
三是依法處理不到位。對纏訪鬧訪、以訪牟利等違法行為,調查取證不及時、法律懲戒力度不夠。對“違法上訪、非法維權”的法治宣傳力度不夠、引導不夠,部分上訪人員信訪不信法,存在越級上訪、纏訪鬧訪、滋事擾序等違法信訪行為。
五、2024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工作思路、目標舉措
2024年,我們將繼續努力做好各項工作,加快完善相關措施、制度,積極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一是進一步加強法治宣傳。圍繞全面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通過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專題講座、信訪業務宣傳、法治宣傳等形式,引導群眾依法理性表達訴求,規范信訪秩序,對于非法的不合理訴求,不理性的表達訴求,法治化建設只能加強,不能削弱,進一步加強宣傳引導,不能讓其藐視和挑戰法律的權威,要維護法律的尊嚴,嚴格按照“三到位一處理”原則辦理信訪案件。
二是進一步完善多元矛盾化解機制。充分發揮好304個村居民情理事員作用,繼續抓好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工作。充分利用聯席會議機制、排查研判機制、信訪督查工作機制,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手段,采取教育、調解、疏導等辦法,持續完善訪調對接多元矛盾化解機制。
三是著力化解信訪疑難問題。通過開展大接訪大下訪大排查、信訪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治重化積等信訪穩定攻堅行動,充分發揮好區信訪聯席會議和區信訪聯席辦統籌協調的職能作用,嚴格落實領導包案制度,積極穩妥化解信訪積案,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提升信訪矛盾化解力度促進法治政府建設。
?
國務院部門網站
地方政府網站
市政府部門網站
區(縣)政府網站
其他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