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講好名醫故事,感受榜樣力量,推動中醫藥適宜技術在基層走深走實
潼南:講好名醫故事,感受榜樣力量,推動中醫藥適宜技術在基層走深走實
近年來,潼南區衛生健康委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動計劃》,大力推動中醫藥適宜技術發展。2024年,區衛生健康委通過實施“兩專科一中心”建設項目,推廣中醫藥預防和治療疾病優勢技術4項,全區舉辦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20余場,參培骨干達600余人,實現23個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覆蓋,讓中醫藥適宜技術真正走進基層、靠近民眾,全區中醫藥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此過程中,涌現了一批有堅守本心、精勤不倦的好醫生。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故事,感受他們的醫者仁心。
雙江中心衛生院副主任中醫師張燦
扎根基層? 為中醫藥事業貢獻力量
1998年,剛畢業的張燦醫生到雙江中心衛生院工作,從此開始了基層醫療之路。從中醫士到副主任中醫師,26年來她扎根基層一線,勤奮工作,始終以崇高的醫德要求自己,堅持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對治療眩暈、面癱、骨折筋傷、頸肩腰腿痛等疾病有獨特的治療方法。
一個清晨,張燦醫生如往常一樣提前在自己的診室坐診,不多時,一名四十多歲的男性前來感謝張醫生。原來他是一名出租車司機,膝關節反復疼痛多年,在市級醫院被診斷為“膝關節滑膜炎伴關節積液”,前后住院7次,仍反復發作。1年前,他回潼南雙江老家時聽聞張醫生對治療膝關節病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遂來求醫。
張醫生仔細詢問了患者病情并查體,結合患者既往病案及個人情況辨證施治,診斷患者為“膝痹病”,辨證為“肝腎虧虛,血虛痹阻證”。張醫生予以針灸并結合中藥熏洗治療,針以“血海、梁丘、雙側膝眼穴、陽陵泉、陰陵泉、委中、太溪”等為主穴,施以平補平瀉的手法,配合艾灸、中頻等治療以促進局部功能的康復,中藥予以“身痛逐瘀湯”加減口服,配以“獨活寄生湯”加減對局部進行熏洗。1周后,患者膝關節疼痛明顯好轉出院,其后隨訪兩年未再復發。
“剛工作時,我只有一間小小的診室,只能擺下一張桌子和一張治療床。”張醫生說道,“當時只有我一個人可以做康復理療,全部任務壓在我一個人身上”。在艱苦的條件下,她從未抱怨過,每天想得最多的是如何緩解病患的痛苦。當時的患者對中醫認可度不高,外加條件限制,張醫生的工作開展得并不那么順利。但是,張醫生認真對待每一位患者,耐心地給患者講解中醫的優勢和中醫養生保健知識,消除患者對針灸治療的恐懼,利用中醫藥知識解決病患心中的“老毛病”。
2002年,張醫生前往遂寧市中心醫院中醫科進修學習針灸、火罐、牽引、推拿、穴位注射等中醫適宜技術,技術不斷精進。2008年,指導徒弟學習中醫適宜技術,并鼓勵徒弟前往遂寧市中醫院進修學習。從此,張醫生再也不是“孤軍奮戰”,師徒二人并肩前行。
2016年,雙江中心衛生院中醫科正式成立,張醫生擔任中醫科科長。慕名而來的患者越來越多,而科室人手嚴重不足。張燦醫生在院領導的支持下逐步擴大科室的規模。科室現如今已有7名中醫師、3名理療技師,她帶領團隊開展針刺、推拿、拔罐、穴位注射、雷火灸等中醫藥適宜技術,受到患者廣泛好評。
2021年,雙江中心衛生院獲中醫藥事業傳承與發展中央資金支持,重新裝修中醫科,中醫診療環境得到改善,新增了子午流注低頻治療儀、特定電磁波治療器、超聲電導治療儀、三維腰椎牽引床、頸椎牽引機微波治療機、中醫定向透藥治療儀等中醫診療設備,中醫設備配置更加齊全;規范化開展6類以上中醫藥技術,中醫藥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中醫診療人次、中醫處方占比不斷提高,中醫藥特色優勢發揮更加顯著。2021年年底,雙江中心衛生院中醫科成功創建為區級中醫特色專科。
從無到有,從有向優。張燦醫生多年來一直堅守著最熾熱的初心,為基層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作為一名醫生,只要醫院需要,不分白晝黑夜;只要病人需要,風雨無阻。”張燦醫生說道。
國務院部門網站
地方政府網站
市政府部門網站
區(縣)政府網站
其他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