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傳月】5g剛好,你的鹽量吃對了嗎?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傳月】5g剛好,你的鹽量吃對了嗎?
?
隨著人們餐桌上的食物越來越豐富,口味也隨之越來越重。數據顯示,我國居民每天鹽攝入量為11克,遠高于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量(5克/天)。鹽作為“百味之首”,起到為食物調味與保鮮防腐的作用,但吃鹽過多對健康危害卻有很多。
鹽的推薦攝入量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薦成年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約為一個啤酒瓶蓋平裝滿一蓋的量),折合成鈉攝入量為不超過2000毫克。
高鹽飲食的危害
鹽攝入過多會引起血壓升高,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血壓升高又顯著增加腦卒中、心臟病的發生風險。這是因為食鹽中的鈉元素進入血液后引起血容量增加,血管壓力增強,及刺激交感神經使動脈收縮,血壓隨著上升。高鹽飲食是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誘因,此外,高鹽飲食還和超重肥胖、腎病、骨質疏松等多種疾病密切相關。
警惕隱藏的鹽
除了燒菜時放的鹽,日常生活中還有各類“隱藏鹽”存在,有些食物吃著不咸,但鹽分同樣很多。只有自覺的減少這些隱藏的高鹽食物,才能真正做到減鹽。比如:
調味品:如醬油、耗油、生抽、豆瓣醬、味精、雞精等;
預包裝食品:如加工的魚類、肉類、蔬菜、豆類等制品、熟食、方便食品、焙烤食品、調味包等;
腌制食品:如火腿、腌臘肉制品、咸菜等;
零食:如膨化食品、罐頭、話梅、蜜餞、堅果、餅干、月餅等;
其他:如掛面、面包、番茄醬、餃子皮等。
限鹽的生活小技巧
1、家庭配備定量鹽勺、鹽罐等減鹽工具,根據全家平時用餐人數和習慣,計算一段時間(一周或一個月)的鹽總量放入限鹽罐中,每餐使用限鹽勺從中定量取用。
2、購買調料、預包裝食品時,查看食品配料表和營養標簽,在同類產品中選擇鈉含量相對較低者。
3、用低鈉鹽替代普通食鹽,低鈉鹽是在普通食鹽中混入一定比例的氯化鉀制成的食鹽替代品,做到了減鈉不減咸。但高溫作業者、重體力勞動、高鉀血癥、腎功能不全患者等不宜使用。
4、做菜時多用蔥、姜、蒜、辣椒等香料進行提味,或利用洋蔥、番茄、香菇等蔬菜本身的風味為湯增加咸味,減少放鹽和調味品,特別是烹飪海產品等富含鈉的食品時。
5、推遲炒菜放鹽的時間,待出鍋時再放鹽,能在菜肴口味不變的情況下,減少鹽的攝入量。
6、以酸代咸也是一個好方法,多采用糖醋、涼拌做法,彌補咸味的不足。
7、優化烹飪方式,減少炒菜、紅燒、醬爆等做法,多用蒸煮的方式。
8、不宜過多食用菜湯、湯泡飯,咸味較重的食物可在水中涮一遍后再吃,棄掉湯汁。
9、在外就餐或點外賣時主動要求少放鹽,少食用方便食品,減少調料包的使用量。
10、嬰幼兒輔食單獨制作,老年人味覺感知退化,對咸味不夠敏感,更應注意減鹽。
吃鹽的多少完全是一種生活習慣,其糾正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需要循序漸進的一個過程。減鹽的起始目標宜設定在減少10%~20%,不會對食物口味和生活產生影響,之后再不斷調整,久而久之就能達成最終目標。一般來說,人兩周便能適應新口感,3個月后可形成習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