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區“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 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政策解讀
一、出臺背景和依據
(一)出臺背景
土壤、地下水與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關系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安全,關系美麗中國建設。保護好土壤、地下水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內容。針對潼南地區土壤、地下水和農業農村污染防治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根據潼南地區的實際情況,編制《潼南區“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以適應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新形勢的需要。
(二)政策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2021—2025年)》《地下水管理條例》(國令第748號)《重慶市環境保護條例》(2018年修正)《潼南區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潼南府辦發〔2022〕1號)等要求,重慶市潼南區人民政府制定了該《規劃》。
二、主要內容
(一)總體框架
《規劃》正文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闡述堅實基礎,分析形勢要求,展望發展趨勢。第二部分明確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第三、第四部分提出到2025年,發展的主要任務及重大工程。第五部分明確加強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二)主要目標
提出了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到2025年,全區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受污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農業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農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三)主要任務
1.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加強耕地污染源頭控制,嚴格控制涉重金屬行業企業污染物排放,開展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成因排查;防范工礦企業新增土壤污染,嚴格建設項目土壤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強化重點監管單位監管,推動實施綠色化改造;深入實施耕地分類管理,切實加大保護力度,全面落實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措施,動態調整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評估,因地制宜嚴格污染地塊用地準入,優化土地開發和使用時序,強化部門信息共享和聯動監管;有序推進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與修復,明確風險管控與修復重點,加強從業單位和個人信用管理。
2.推進地下水生態環境保護。制定地下水環境質量達標方案,推動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區管理,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排污單位名錄;加強污染源頭預防、風險管控與修復,開展地下水污染狀況調查評估,落實地下水防滲和監測措施,實施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探索開展地下水污染修復。
3.深化農業農村環境治理。加強種植業污染防治,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提升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加強養殖業污染防治,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加強水產養殖污染防治,加強養殖業污染環境監管;整治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農村生活污水,統籌規劃實施污水治理,強化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治理農村生活垃圾,推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
4.提升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健全監測網絡,加強生態環境執法與應急。
(四)保障措施
為保障《規劃》實施,明確加強組織領導,完善經濟政策,加大宣傳引導,實施效果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