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潼南區生態環境局關于潼南區第十八屆人大六次會議第031號建議辦理情況的答復函
彭繁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在太安橋灘壩修建小型污水處理站的建議》(第031號)已收悉,感謝您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關注和支持。針對您提出的建議,我局進行認真研究和辦理,現將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一、基本情況
自2012年以來,我區共建成村級污水處理設施59座(套),設計處理規模為4060立方米/日,建成配套污水管網90公里,農村200戶500人以上聚居區基本已修建了村級污水處理設施。全區投入運營的49座村級污水處理設施均交由專業的第三方公司進行運維,其中水務集團運維46座、環投集團運維3座,年污水處理站運行費用高達230萬元(不含入站前管網維護費用,此費用由鎮街負責未統計),且絕大部分村級污水處理站日處理負荷不足60%,并存在逐年減少的情況。2022年三峽集團PPP項目新建完工的10座(套)污水處理設施,修建項目設施設計能力遠大于實際處理能力,導致目前均出現運行困難無法投入使用的問題。從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運行逐步顯現的困難,新建村級污水處理站已不是我區當前解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問題的優選方式,國家、市級和區級財政也暫不支持在農村非集中聚居區修建村級生活污水處理設施。
針對您提出的《關于在太安橋灘壩修建小型污水處理站的建議》,我局于2025 年4月22日組織太安鎮、運維單位及第三方公司對太安鎮頭灘村開展實地調研。經調研發現,該村有5個院子,每個院子只有10-20戶,人員分散不集中,修建污水處理站建設運營成本高。我區已建的農村污水處理收集管網因村民意識和素質參差不齊,村民對公共設施的維護不到位,管網破損較為突出,往往會導致污水處理站“晴天收不到水、雨天清水入站”現象、設施有時不能正常運行問題。《重慶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渝農居組〔2021〕2號)、《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環辦土壤〔2023〕24號)明確指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要因地制宜選擇治理模式,優先采取資源化利用模式。
從該村地理位置及村民的居住情況,建議可采用2種治理模式:一是采取資源化利用的治理模式。頭灘村居民絕大多數均已修建了化糞池和改廁,村民房前屋后有“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等空間,建議太安鎮動員和鼓勵村民和住戶將化糞池處理后的生活污水的就近就地消納與循環利用澆灌“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等。二是采用納管進入太安鎮污水處理廠處理模式。根據2024年8月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和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關于開展全市農村生活污水納管延伸行動摸排調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對鄉鎮污水處理廠周邊1-3公里范圍內,常住20戶(或常住人口50人)及以上的聚居點,可采取納入城鎮污水管網/廠的治理模式。頭灘村緊鄰場鎮,距離太安鎮污水處理廠約 3 公里,可將生活污水直接納入城鎮污水管網進行處理。建議太安鎮積極與區住建委聯系,爭取資金將該村生活污水納管進入場鎮生活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多方協調,爭取政策與資金支持。
一是積極協調區農業農村委多方努力對上爭取資金,包裝農村環境整治項目,利用上級資金解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問題。二是進一步加強與區財政局的溝通協作,進一步加大統籌涉農資金力度,整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生態環境保護、鄉村振興等領域的專項資金,將資金分配重點向農村污水管網建設方向傾斜。三是加強與太安鎮政府的交流互動,提議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村民以投工投勞、自愿自籌部分資金等方式參與到農村污水收集管網建設中來,彌補農村污水收集管網建設資金缺口,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四是大力支持太安鎮政府積極向區住房城鄉建委申報城鎮生活污水納管項目,解決太安鎮污水處理廠周邊3公里內農村生活污水管網建設,妥善解決城鎮3公里范圍內生活污水收集及治理問題。
(二)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協調太安鎮鼓勵當地村民將農村生活污水經適度處理后,用于土地灌溉、生態補水、農肥利用、生產農資產品及水培產品等,在多個維度實現農村生活污水的資源化價值,推動農村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協同共進,降低成本妥善解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問題。
此復函已經彭緒仁局長審簽。對以上答復您有什么意見,請通過填寫回執及時反饋給我們,以便進一步改進工作。
?
?
????????重慶市潼南區生態環境局
?????????????????????????????????????2025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