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區群力鎮飲用水源地達標整治方案
?
?
第1章?? 總則
1.1??? 項目背景和意義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將其作為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七大標志性戰役之一,明確要求打好水源地保護攻堅戰。2018年3月,國務院批準印發《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開展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清理整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2018年6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進一步明確工作要求,強調要限期完成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清理整治任務。
群力鎮地處潼南北側,隨著場鎮的不斷擴大,人口日益增多,用水量將不斷增加。群力鎮飲用水源為地下水,水質存在總硬度超標情況。為改善群力鎮飲用水源水質狀況,有效控制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污染狀況,編制本方案。方案的實施將改善潼南區集中飲用水水源地生態環境,保障潼南區人民飲用水安全。
1.2??? 指導思想
堅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以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以改善人民群眾生活環境質量、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保障環境安全為基本出發點,以“水十條”行動方案為抓手,加強流域水環境保護、監督和管理,加大流域內污染整治力度,完善水環境應急預警和安全保障體系,健全生態補償機制,確保潼南區群力鎮雙堰村地下水群力供水站水源地水質達標及飲用水水源安全,保障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切實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為城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實現潼南區社會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1.3??? 編制依據
1.3.1?? 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5年)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正)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2002年)
(4)《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2010年)
(5)《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
(6)《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CJ3020-93)
(7)《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
(8)《國務院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1〕35號)
(9)《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環保總局等部門關于加強重點湖泊水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8〕4號)
(10)《關于進一步加強飲用水水源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環辦〔2009〕30號)
(11)關于印發《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試點管理辦法》的通知(財建〔2011〕464號)
(12)《財政部環境保護部關于組織申報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試點的通知》(財建函〔2011〕155號)
(13)《財政部 環境保護部關于印發湖泊生態環境保護申報評分標準(試行)的通知》(財建〔2012〕87號)
(14)《關于印發<水質良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指南>的通知》(環辦函〔2012〕861號)
(15)《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1989年)
(16)《重慶市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分規定》(渝府發〔2002〕83號)
1.3.2?? 規范性文件
(1)《全國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方案》;
(2)《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發〔2015〕17號);
(3)《關于印發貫徹落實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渝府發〔2015〕69號);
(4)《關于印發重慶市潼南區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5)《關于調整萬州區等31個區縣(自治縣)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的通知》(渝府辦〔2013〕40號);
(6)《關于印發重慶市潼南區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通知》;
(7)《關于進一步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
(8)《重慶潼南區“十四五”生態文明建設規劃》;
(9)《重慶市潼南區農業農村“十四五”規劃》;
(10)重慶市潼南區相關鎮街總體規劃。
1.3.3?? 標準和技術規范?
(1)《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
(2)《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
(3)《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CJ3020-93);
(4)《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HJ/T338-2007);
(5)《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志技術要求》(HJ/T433-2008);
(6)《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T91-2002);
(7)《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指南(試行)》(環辦〔2012〕50號);
(8)《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環境保護技術要求》(HJ773-2015);
(9)《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狀況評估技術規范》(HJ774-2015);
(10)《村莊整治技術規范》(GB50445-2008);
1.4??? 范圍和時限
實施范圍:本方案實施范圍潼南區群力鎮雙堰村地下水群力供水站水源地。
實施年限:本方案以2023年為基準年,實施期限為2023~2027年。
1.5??? 目標要求?
1.5.1?? 總體目標
水質全面改善。飲用水源安全得到保障,水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逐漸建立。
1.5.2?? 水質目標
通過治理,保證群力鎮飲用水水源穩定達到(GB3838—2002)Ⅲ類水質標準。
1.5.3?? 投融資效率目標與指標
本方案總投資估算為85.00萬元。方案采用多方手段籌集項目資金,主要的方式包括國家、省級和地級市財政資金投入。
1.5.4?? 管理效力目標
1.5.4.1?? 監管、信息及規范化建設
區生態環境局相關機構建立日常管理檔案及巡察制度。建立日常檢測及監控信息平臺;建立風險防范與應急監控系統。
1.5.4.2?? 機制建設
建立方案實施領導工作組。潼南區政府是貫徹實施本方案的主體,區生態環境局是落實水污染防治牽頭工作的責任主體。
1
第2章?? 區域概況及社會經濟概況
2.1??? 區域概況
2.1.1?? 地理位置
潼南區位于重慶西北部,地處涪江、瓊江中下游,東鄰合川區、銅梁區,南接大足區,西連四川省安岳縣、安居區、船山區,北與四川省蓬溪縣、武勝縣相鄰,與四川省嘉陵區相望。地跨東經105°31′41″至106°00′20″、北緯29°47′33″至30°26′28″之間。東西闊47千米,南北距72千米,幅員面積1583平方千米。潼南區轄3個街道、20個鎮,分別為:桂林街道、梓潼街道、大佛街道、上和鎮、龍形鎮、古溪鎮、寶龍鎮、玉溪鎮、米心鎮、群力鎮、雙江鎮、花巖鎮、柏梓鎮、崇龕鎮、塘壩鎮、新勝鎮、太安鎮、小渡鎮、臥佛鎮、五桂鎮、田家鎮、別口鎮、壽橋鎮。
潼南區有涪江、瓊江貫穿區境,流程達194千米,涪江年徑流總量達145.2億立方米,瓊江年徑流總量為8.4億立方米。另有大小溪河73條,呈樹枝狀排列,總長1022千米。
圖2.1-1潼南區位于重慶區域地理位置
圖2.1-2潼南區行政區劃圖
涪江是潼南區內的主要過境河流,屬于嘉陵江右岸的一級支流,發源于四川省松潘區與九寨溝區之間的岷山主峰雪寶頂,于重慶市合川區匯入嘉陵江,干流全長670km,流域面積36400km2。涪江于米心鎮進入潼南區,至別口鎮出境,區境內干流長67km,流域面積839km2。涪江流域有18處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服務流域內人口51萬。涉及:桂林街道、梓潼街道、大佛街道、上和鎮、龍形鎮、古溪鎮、寶龍鎮、玉溪鎮、米心鎮、群力鎮、雙江鎮、花巖鎮12個鎮街。
圖2.1-3潼南區群力鎮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潼南區位于四川盆地,地處川中丘陵地貌區,屬于典型的淺丘地貌,其地貌形態主要有方山丘陵、饅頭狀丘陵、坪狀高丘和河流階地,以方山、饅頭狀丘陵為主。地勢東北部和南部高,中部低,海拔250-350m。瓊江河流域位于川中丘陵與川東平行嶺谷的交界地帶,群丘迭浪,溝谷縱橫,地跨三個三級構造單元,地質構造屬川中臺拱,新華夏構造體系,出露的地層主要為中、新生界的沉積巖。其中以中生界的侏羅系為主,次為三疊系,第四系主要零星分布于河流兩岸。
圖2.1-4潼南區地形、地貌圖
2.1.3?? 氣象氣候
潼南區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具有冬溫夏熱、熱量豐富、降水充沛、季節變化大、多云霧、少日照等特點。多年平均氣溫為17.9℃,最高年份為18.4℃,最低年份為17.1℃,氣溫變化較為穩定,潼南最熱月為8月,平均氣溫達28℃,極端最高溫度40.8℃;最冷月為1月,平均氣溫為6.9℃。流域所在區域屬于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受地形和季風的影響,具有氣候溫和、霜雪小;冬暖春早、夏熱秋短;雨量充沛但四季分配不均;日照少、云霧多、濕度大;地面風速小、微、靜風頻率高達34.42%。
多年平均降雨量974.8mm,最高年份達1413.9mm,最少僅650.8mm,年際變化顯著。降水量的季節分配也不均勻,夏半年(5-10月)降水量偏差,達781.40mm,占全年總降水量的80%,冬半年(11-4月)降水量僅195.4mm,占年總降水量的20%。
2.1.4土地利用狀況
受地形地貌、氣候、地質、水文的影響,瓊江河流域的土壤類型以紫色砂泥巖風化母質以及第四系新沖擊母質為主,主要土壤類型有水稻土、紫色土、黃壤、紅壤、潮土等。在瓊江河流域寬闊的淺緩丘——中丘地帶,大面積分布著侏羅系沙廟組發育的灰棕紫色土及其水稻土屬,是流域主要的農業土壤,由于分布地區氣候條件優越,人口集中,土壤肥沃,適宜性廣,土地的利用率和生產率較高。流域的中部地區,分布著廣泛的紅棕紫色土及其水稻土屬,由于所處地勢平坦,光、溫、水條件好,開發早,熟化程度高、土層深厚、土壤肥力水平高,故糧油種植面積大,但是由于區域排水不暢,土壤質地粘重,pH呈堿性,利用率不高;在丘陵地帶,由于海拔的升高、水熱條件變劣,引起土壤黃化酸化,這種土壤不利于糧食作物生長,但是十分適宜林木、茶葉生長,故多為林業用地;在中山背斜溶蝕槽谷盆地,土壤為礦子黃泥土,由于地勢平坦,分布連片,這種土壤成為山區的“當家土壤”;在山麓環帶狀分布的深中丘區,土壤為暗紫泥土及其水稻土屬,是流域肥力水平最高的土壤,但是由于其地處深丘,日照欠佳,限制了土壤養分的有效性,從而限制了其生產率的發揮。潼南區土壤分布圖見圖2.1-4。
圖2.1-5潼南區土壤分布圖
圖2.1-6潼南區土地利用分布圖
表2.1-1潼南區瓊江河流域土地利用狀況
項目 |
面積(hm2) |
比例(%) | |
水面面積 |
3240.0 |
4.4 | |
農業用地 |
耕地 |
39318.1 |
53.2 |
園地 |
1161.1 |
1.6 | |
林地 |
4919.6 |
6.7 | |
小計 |
45398.8 |
61.5 | |
工礦用地 |
6146.0 |
8.3 | |
交通用地 |
504.8 |
0.7 | |
未利用地 |
18573.5 |
25.2 | |
合計 |
73863.0 |
100.0 |
?
2.2??? 社會經濟概況
2.2.1人口現狀及趨勢分析
根據《潼南區統計年鑒》,潼南區全年末戶籍人口為95.61萬人,比上年同期增長0.4%;年末常住人口65.8萬人,城鎮人口29.61萬人,城鎮化率45%。全年出生人口11242人,人口出生率11.8‰;死亡人口5060人,人口死亡率5.3‰;人口自然增長率6.5‰(以公安年報數測算)。其中,瓊江河流域總人口41.76萬人,占全區人口的43.7%;非農業人口3.10萬,占全區非農業人口的19.0%;常住人口25.19萬人,占全區常住人口的38.3%。
2.2.2經濟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根據《潼南區統計年鑒》,潼南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34.16億元,比上年增長13.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3.33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增加值122.11億元,增長18.7%;第三產業增加值68.72億元,增長10.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5587元,比上年增加6072元,增長20.6%。三次產業結構由21.4:45.9:32.7調整到18.5:52.2:29.3,二產業占比首次超過50%,其中工業增加值77.05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32.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5840元,比上年增長21.4%。其中,瓊江河流域GDP為57.47億元,占全區的24.6%。
?
?
?
?
?
?
?
?
?
?
?
?
第3章?? 水源地保護現狀及評價
3.1??? 潼南區群力鎮雙堰村地下水群力供水站水源地保護現狀
3.1.1潼南區群力鎮雙堰村地下水群力供水站水源地標識牌建設情況
群力水廠位于雙堰社區,距潼南25公里,距群力鎮2公里,每日生產量90方,供水量70方,其取水點周圍無污染源頭全是基本農田距社會堰河直線距離在40到50米左右。
經現場踏勘,潼南區群力鎮雙堰村地下水群力供水站水源地采用地下水,水質存在總硬度超標情況。
潼南區群力鎮雙堰村地下水群力供水站水源地承擔了居民生活飲用水、村鎮居民生活飲用水的主要部分。水庫水源地通過取水管道至各水廠處理后向所服務區域城鎮供水,年供水量0.25萬立方米。
3.2??? 潼南區群力鎮雙堰村地下水群力供水站水源地水源地劃分情況
根據《關于調整萬州區等31個區縣(自治縣)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的通知》(渝府辦〔2013〕40號)和《關于調整萬州區等36個區縣(自治縣)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通知》(渝府辦〔2016〕19號),潼南區群力鎮雙堰村地下水群力供水站水源地具體劃分情況詳見表3-3。
表3-3潼南區群力鎮雙堰村地下水群力供水站水源地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劃分情況
水廠 名稱 |
水源 名稱 |
水源 類型 |
水源所在鄉鎮(街道) |
保護區劃分范圍 | |||
一級保護區 |
二級保護區 | ||||||
水域范圍 |
陸域范圍 |
水域范圍 |
陸域范圍 | ||||
潼南區群力鎮雙堰村地下水群力供水站水源地 |
潼南區群力鎮雙堰村地下水群力供水站水源地 |
地下水 |
群力鎮 |
以開采井為圓心,半徑0為30米的圓形區域。 |
/ |
以開采井為圓心,半徑30-100米的環形區域。 |
/ |
3.3??? 現狀評價
潼南區群力鎮雙堰村地下水群力供水站水源地水質監測及評價結果見表3-4。
地表水現狀評價采用標準指數法進行評價,評價模式如下:
pH評價模式:
pHj>7.0
pHj≤7.0
式中:
Pi,j—為i污染物在j監測點處的單項污染指數;
Ci,j—為i污染物在j監測點處的實測濃度(mg/L);
Csi—為i污染物的評價標準(mg/L);
PpH—pH的單項污染指數;
Psd—地表水水質標準中規定的pH值下限;
Psu—地表水水質標準中規定的pH值上限;
pHj—在j監測點處實測pH值;
DO評價模式:
DOj≥DOs
DOj<DOs
式中:
PDO—DO的單項污染指數;
DOf—某水溫、氣壓下的飽和溶解氧質量濃度,(mg/L);
DOj—溶解氧實測值,(mg/L);
DOs—溶解氧的水質評價標準限值,(mg/L);
T—水溫,℃;
按上述評價模式和評價標準,監測斷面各污染物單項污染指數計算結果見表3-4所示。
根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從數據分析可以看出,潼南區群力鎮雙堰村地下水群力供水站水源地的總硬度尚未達到該水域功能水質要求。
1
表3-4潼南區群力鎮雙堰村地下水群力供水站水源地水質監測及評價結果
?
斷面名稱 |
監測時間 |
pH |
總硬度 |
溶解性固體 |
硫酸鹽 |
氯化物 |
超標污染物及倍數 |
超標污染物及濃度 |
達標情況 | ||
年 |
月 |
日 |
(無量綱) |
(mg/L) |
(mg/L) |
(mg/L) |
(mg/L) | ||||
潼南區群力鎮雙堰村地下水群力供水站水源地 |
2021 |
5 |
24 |
6.95 |
230 |
260 |
231 |
37 |
|
|
達標 |
潼南區群力鎮雙堰村地下水群力供水站水源地 |
2022 |
5 |
16 |
7.98 |
411 |
240 |
226 |
38.9 |
|
|
達標 |
潼南區群力鎮雙堰村地下水群力供水站水源地 |
2023 |
8 |
2 |
7.9 |
472 |
286 |
206 |
40 |
總硬度(Ⅳ類,0.05) |
總硬度(Ⅳ類,472) |
超標 |
根據監測數據和評價結果,以GB3838-2002地表水Ⅲ類標準為執行標準,其中總硬度指標尚未達到該水質要求。
1
第4章?? 水環境問題及原因分析
4.1??? 外源污染現狀問題及原因分析
1、自然因素:地下水中鐵、錳含量的增高主要受原生環境控制,土壤和沉積物中豐富的碳酸鹽礦物和交換性Ca為地下水硬度的形成和升高提供了物質基礎。
2、人為因素:
生活污水、垃圾及土壤中有機質在生物降解過程中產生的CO?溶解,促使水溶性Ca和置換性Ca的釋放。
鹽效應促進地下水硬度升高,水中離子強度增加,導致水中游離性離子(如Ca2+)數量減少。
污染的地表水,如大量超標排放的生活污水,通過淋濾、溶解、離子交換、微生物分解等一系列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作用導致地下水硬度增高。
水處理過程:PH值超標可能與用于處理的化工原料的添加過量或設備/控制元件故障有關,輸送管道/設備泄漏或受污染也可能與以上幾項直接或間接有關。
水文地質條件:地下水運動途徑短而流暢,交替循環強烈,形成的低礦化度的重碳酸鹽-鈣型水,受水文地質條件的影響地下水總硬度偏高。
綜上所述,地下水硬度超標是由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人為因素主要包括生活廢水的散排等問題。
1
第5章?? 工程方案設計
(1)遵循《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HJ/T338-2018)、《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志技術要求》(HJ/T433-2008)和《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環境保護技術要求》(HJ773-2015)等技術規劃,堅持在規范化建設的基礎上開展飲用水水源地保護。
(2)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選用經濟實用的工程措施保證供水水量充足,水質達標。
(3)遵循生態修復原則,減少人為擾動,強化自然凈化;
(4)常年運行中,要保證處理效率穩定,技術成熟可靠;
(5)處理設施建設簡易、適于農村維護簡單、管理方便等特點。
(6)最大限度降低基建投資和運行費用。
(1)通過綜合治理,使水源地水質目標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水質標準。
(2)通過水質的改善,使水源地水質得到改善和提升。
5.3.1.1工藝流程
地下水通過提升泵提升進入水質凈化預處理站中的提升水箱進行水量調節,后泵入一體化澄清設備,通過混凝、絮凝、澄清過濾組合工藝,有效去除水體中的SS和TP后,出水部分暫存于清水收集罐,用于一體化澄清設備反沖洗與制備加藥設備配置藥劑,混凝沉淀出水再經超濾膜過濾后進入下一處理單元。產生的污泥暫存在污泥池中,通過自然脫水后,泥餅外運處置。工藝流程圖如下圖。
?
5.3.1.2新增超濾膜處理單元建構筑物設計、設備選型
本次設計水質預處理站按10m3/h規模設計。
(1)中間水箱
用于提升泵站泵送至水質凈化預處理站的庫水暫存與水量調節。
數量:1套。
規格:Q=容積15m3。
(2)超濾膜單元
用于混凝沉淀出水再經超濾膜過濾后進入下一處理單元,主要作用是去除飲用水中可溶性鈣鎂離子,控制出水總硬度。
選型參數:膜通量≥20L/㎡.hr,單組膜面積S=75m2,?225*1997mm。
數量:10組。
(3)產水泵
用于超濾膜過濾系統產水。
選型參數:50ZW30-30-P,N=5.5kw。
數量:2臺,一用一備。
(4)反沖洗水提升泵
設備選型參數:80GW65-25-7.5,管道離心泵,Q=65m3/h,H=25m,N=7.5KW
數量:2臺,一用一備
(5)清水收集罐
用于超濾膜系統出水暫存,用于設備反沖洗及加藥制備用水。
選型參數:容積15m3。
數量:1套。
(6)硬化平臺
用于放置超濾膜系統裝置安裝。
尺寸規格:8.00×5.50×0.50,鋼砼
表6-6主要工程量一覽表
序號 |
項目名稱 |
工程內容 |
單位 |
數量 |
1 |
超濾膜過濾系統 |
混凝沉淀出水后端新增超濾膜處理單元,處理能力10t/h |
項 |
1 |
1
第6章?? 工程項目及投資匡算
6.1??? 工程項目
潼南區群力鎮雙堰村地下水群力供水站水源地達標專項整治實施方案主要包括:新增超濾膜過濾系統。具體工程項目見附表1。
6.2??? 投資估算
6.2.1?? 編制依據
(1)《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
(2)建設部頒發建標〔2007〕164號文《市政工程可行性投資估算編制辦法》;
(3)《全國市政工程投資估算指標》(四冊);
(4)《重慶市工程造價信息》(2011年9月);
(5)發改價格〔2007〕670號《建設工程管理與相關服務收費管理規定》通知;
(6)類似工程概預算技術經濟指標及有關廠家設備材料報價;
(7)建設單位提供的其他資料。
6.2.2?? 工程投資估算
方案實施年度為2024-2025年,共計1個工程項目,總投資約85.00萬元。實施方案各項目投資估算內容詳見表6-1。
表6-1實施方案投資估算一覽表
項目名稱 |
工程內容 |
單位 |
數量 |
總投資(萬元) | |
1 |
超濾膜過濾系統 |
混凝沉淀出水后端新增超濾膜處理單元,處理能力10t/h |
項 |
1 |
85.00 |
2 |
合計 |
|
|
|
85.00 |
?
?
?
?
1
第7章?? 工程效益分析和目標可達性
7.1??? 水質目標可達性
通過方案工程項目的實施,能夠進一步推進飲用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持續改善飲用水源地水質,強化環境監測管理能力。通過開展水源地達標整治工程,輔以監督監管實施、政策制度保障,2024年方案實施范圍內可以實現潼南區群力鎮雙堰村地下水群力供水站水源地平均水質全部達到Ⅲ類。
7.2??? 污染負荷削減目標可達性
本方案中所使用的工程技術均為成熟技術,在國內外均得到過工程應用。通上述潼南區群力鎮雙堰村地下水群力供水站水源地水質達標理論削減量相比,本方案工程實施后,能夠滿足潼南區群力鎮雙堰村地下水群力供水站水源地水體水質達標。
7.3??? 投融資效率
方案實施的投資由地方政府積極籌措資金。同時通過競爭性招標方式控制工程造價,選擇優秀的施工企業,確保工程質量和工期,確保投資收益。據測算,方案實施的資金投入共85.00萬元。
7.4??? 環境效益
潼南區群力鎮雙堰村地下水群力供水站水源地達標整治工程是保障人民身體健康,造福社會的環境保護工程,主要工程效益就是環境效益。
我國保護環境已成為一項基本國策,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污水、垃圾治理工程是保護環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對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改善當地投資環境,吸引外資都是極其重要的。本工程實施后將對潼南區水源地水質的提升與保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7.5??? 經濟效益
7.6??? 社會效益
潼南區群力鎮雙堰村地下水群力供水站水源地達標整治工程將產生以下社會效益:
(1)提高重慶市潼南區飲用水質量,改善人民健康水平。
(2)改善和提高飲用水源水質,改善居民生活飲用水水質,對預防各種傳染病、公害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起重要作用。
1
第8章?? 保障措施
8.1??? 明確主體責任,建立水污染防治領導小組
潼南區政府是貫徹實施本方案的主體,應分別制定并公布潼南區群力鎮雙堰村地下水群力供水站水源地達標整治工作方案,逐年確定分流域、分區域、分行業的重點任務和年度目標。區生態環境局是落實水污染防治牽頭工作的責任主體,應制定貫徹工作方案并送市生態環境局備案。各類排污單位是落實治污減排、環境風險防范等責任的主體。應嚴格執行環保法律法規和制度,加強污染防治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開展自行監測,確保穩定達標排放。建立環保自律機制。潼南區政府與區級各有關綜合管理部門溝通與聯絡,充分調動各部門的對水環境改善任務的積極性,實行多部門聯動機制,切實加強區環保工作的建設和管理,制定并公布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逐年確定分流域、分區域、分行業的重點任務和年度目標。
8.2??? 建立流域聯防聯控機制
水污染防治是一項涉及面廣、綜合性強、周期長的系統工程,要加強當地各級政府以及市、區生態環境局在項目實施中的作用,建立流域聯防聯控機制,加強地方政府和各主管部門的協調,定期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建立健全跨部門、跨區域、跨流域水環境保護議事協調機制,加強管理部門之間的協調、會商,探索聯合監測、聯合執法、應急聯動、信息共享等流域間聯防制度。
8.3??? 實行多層監督與目標責任制
充分發揮潼南區人大、政協、輿論的監督作用,定期對區域內環境現狀及環保工程建設工作進行檢查,督促相關部門及機構認真落實區發展規劃的建設目標。環保部門和相關行政部門要通過定期檢查制度,針對具體情況采取不同措施促進區環境保護工作走上良性發展道路。對因工作不力、履職缺位等導致未能有效應對水環境污染事件的,以及干預、偽造監測數據和沒有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要依法依紀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連續兩年未通過考核的,視情節嚴重程度,給予相關負責人誡勉談話、調整工作崗位、免職等相應組織處理。嚴格執行國家《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終身追責”。
8.4??? 公眾參與
8.4.1?? 開展環境信息公開
定期公布潼南區群力鎮雙堰村地下水群力供水站水源地水環境質量狀況,公開江河湖庫水環境質量達標率。
8.4.2?? 健全公眾參與機制
暢通公眾、社會組織法規培訓和咨詢渠道,適時邀請其參與重要環保執法行動和重大水污染事件調查。公開曝光環境違法典型案件。建立健全有獎舉報制度,充分發揮環保舉報熱線和網絡平臺作用。限期辦理群眾舉報投訴環境問題。通過公開聽證、網絡征集等形式,充分聽取公眾對重大決策和建設項目的意見。引導環保社會組織有序參與環境保護,推進環境公益訴訟。
8.4.3?? 構建全民行動格局
加大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和普及。采取各種形式,廣泛進行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大力開展環境保護的科普活動、鼓勵民間環境公益活動。大力宣傳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意義和作用,不斷增強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使廣大公眾養成符合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要求的良好的道德準則和行為習慣。制定并實行鼓勵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激勵措施,調動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從而形成人人關心環境、人人保護環境的良好社會風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