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政務公開 > 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報告
重慶市潼南區司法局關于2022年法治政府建設情況的報告
2022年,潼南區司法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聚焦潼南“1356”總體部署,緊緊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積極履職,穩步推動全區法治建設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質量發展。現將相關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
區司法局主要負責人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責任,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司法行政各項工作,有效推動全局法治建設各項工作開展。一是突出政治引領,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區司法局主要負責人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中央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部署,將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引領全局法治建設的思想旗幟和有力抓手。二是堅決落實理論學習中心組、第一議題學習制度,制定《區司法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計劃》,區司法局主要負責人及班子成員帶頭學法用法守法,通過主題黨日、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等平臺帶領全局領導干部常態化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法治思想以及《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定》《關于進一步規范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接觸交往行為的若干規定》等法律法規,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專題學習2次,牢固樹立法治意識、強化法治思維。三是加強組織領導,不定期聽取、研究法治政府建設及相關工作情況,將法治政府建設納入全局年度工作計劃,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同督促、同考核。
二、2022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統籌推進依法治區,全面推進依法行政
圍繞貫徹落實我區法治中國、法治社會和法治政府五年實施方案這條主線,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籌備召開區委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將法治建設成效納入經濟社會實績考核,層層壓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和領導班子成員推進法治建設責任。開展為期兩個月的問題集中整改,全面整改中央實地督察重慶法治政府建設反饋涉及我區的問題事項。扎實開展全區法治建設督察,“一對一”制定問題清單,切實解決制約法治建設瓶頸問題。首次開展行政規范性文件制定計劃立項工作,重大行政決策實現“可視化”管理。加強行政規范性文件管理,建立部門規范性文件定期抽查制度,審查區政府文件39件,協助審查黨內規范性文件16件,抽查部門和鎮街規范性文件109件,審核產教融合示范片區開發PPP項目等建設項目合同145份。圍繞行政執法這個重點,建立全區行政執法聯席會議制度和經濟發達鎮(古溪)行政執法指導聯系制度,聯合區法院、區檢察院成立行政爭議化解中心,出臺《潼南區行政執法爭議協調辦法》,行政執法行為更加規范,行政爭議化解更加有效。為做好行政復議改革后半篇文章,成立了區政府行政復議委員會,完善行政復議工作制度,收到行政復議申請46件,其中受理37件,舉行聽證13件,審結32件。建立應訴案件管理臺賬,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94.9%。
(二)深化法治社會建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完善人民調解組織網絡,配強配齊專職人民調解員,構建起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互銜接、整體協調的多元化“大調解”網絡。建立各級各類調委會345個,其中,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18個,共有專兼職人民調解員1183名,全年共調解矛盾糾紛11091件,調解成功11048件,調解成功率達99.61%。成立了鎮(街)社區矯正委員會,完善了社區矯正基層治理體系。建成并運行在監服刑人員遠程探視系統,成功開展探視239場372人次,社區矯正人員管控穩定。村(社區)法律顧問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村(社區)法律顧問實現實質全覆蓋。全面貫徹執行全區“八五”普法規劃,指導各部門自覺履行普法義務,形成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法治宣傳教育大格局。創建市級“依法治校示范校”2所、區級10所,培養法律明白人918名,建成村(社區)“法律之家”12個,人民群眾的法治獲得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
(三)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服務全區高質量發展
發揮律師行業的專業優勢,聘請5個律師事務所14名律師擔任區政府法律顧問,2名律師擔任區人大代表、3人擔任區政協委員,為全區經濟發展提供法治智慧。組建“法律服務團”,送法律服務“進園區”“進企業”“進軍(警、消)營”,93家企業聘請法律顧問。開展公平競爭審查業務培訓,建立公平競爭審查雙審機制,審查涉企政策文件9件,清理并廢止不符合《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規定的區政府規范性文件1件。創新出臺《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十項措施》,壓減執法次數,規范執法程序,提升執法效能,有力解決多頭執法、隨意執法和過度執法等問題,切實為市場主體減負。
(四)提升公共法律服務能力,切實踐行司法為民
全面升級公共法律服務三級平臺,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升級改造完成率達100%。建成并入駐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在中心和司法所安裝智能法律服務應用輔助平臺14個,為群眾提供“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全年接待群眾來電、來訪咨詢3620人次,提供法律幫助982人次。區法律援助中心橫向拓展服務面,在區人民法院、區人民檢察院等部門規范化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10個。全年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979件,服務率28.76件/萬人。其中,受理農民工欠薪案件913件,為農民工追討欠薪890萬元,1件勞動爭議糾紛法律援助案件被司法部評為全國法律援助五大指導案例之一。為低保戶、殘疾人、退役軍人等群體開通“綠色通道”,開展送援助“上門服務”,受理集體性農村土地流轉糾紛法律援助案件13起644件,潼南公證處辦理各類公證3883件,免費為弱勢群體辦理各類公證127件,潼南司法鑒定所受理法醫臨床鑒定84件,法律服務的質量、效率、公信力不斷提升。籌集愛心捐款11050元,幫助農戶銷售農產品增收200余萬元,建成雙江鎮和柏梓鎮法治文化廣場、新勝鎮法治文化帶等多個法治文化陣地,打造遂潼法治文化帶近20公里,持續助力鄉村振興。
三、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2022年,我局各項工作完成較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行政復議應訴質量有待提升,人民調解工作推動還不夠有力,個別鎮(街)對安置幫教工作重視不夠高,法律援助經費保障不夠充足。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以統籌規范為原則,全面提升全區法治建設新水平。一是著力深化法治政府建設,以法治政府示范創建為引領,對標對表各項指標抓實抓細具體工作任務,有效提升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和法治意識。二是著力推進依法決策水平,推進全區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與備案審查工作向專業化、精細化、信息化方向開展,加強對街道在行政權力賦權后合法性審核與備案審查工作的溝通與指導。三是著力強化行政執法監督,深入推進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落實情況監督檢查,加強基層執法改革的指導協調,確保街道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落地見效,推動區級各部門、各街道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四是著力處理好行政爭議,發揮人民調解在處理行政爭議中的積極作用,處理好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辦理過程中的突出問題,提升行政爭議化解實效。
(二)以實踐創新為動力,全力打造普法宣傳教育新體系。一是牽頭貫徹實施“八五”普法規劃,強化法律法規宣傳教育,積極推進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二是切實抓好法治示范創建活動,深入實施“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積極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活動;在現有法治文化陣地基礎上,挖掘培育一批法治文化底蘊深厚的村(社區),突出群眾在法治建設中的主體地位,激發群眾在法治建設中的主動性,尊重和保護群眾的創造,進一步濃厚基層民主法治建設氛圍。三是廣泛開展群眾性的法治文化活動。積極探索群眾普遍接受的新事物、新平臺、新方法,廣泛開展寓教于樂、群眾喜聞樂見的法治文化活動,不斷豐富廣大居民法治文化生活,提升群眾法治素養。
(三)以安全可控為紅線,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新局面。一是大力建設“楓橋式”司法所。以“圍繞中心、服務群眾、矛盾化解”為主線,發揚“便民性、社會性、專業性”特點,推動司法所組織機構正規化、干部隊伍專業化、基礎設施標準化建設,建立綜合配套、運轉協調的司法所管理和運行機制,切實發揮司法所在預防化解矛盾糾紛的積極作用,全力實現矛盾糾紛“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街,矛盾不上交”。二是提升社區矯正服務質效。抓好《社區矯正法》《社區矯正法實施辦法》學習貫徹落實,進一步加強社區矯正對象監管教育,確保不發生脫漏管、重新犯罪現象。三是發揮村(社區)法律顧問作用。進一步完善村(社區)法律顧問相關制度,落實經費保障,發揮村(社區)法律顧問在村級事務管理中的協助作用,推進農村依法治理。
國務院部門網站
地方政府網站
市政府部門網站
區(縣)政府網站
其他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