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以工代賑 激活鄉村振興“源動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今年以來,潼南區高度重視發揮以工代賑政策擴就業、保民生、促經濟、穩預期的政策作用,帶動大項目落地,組織動員群眾參與幫扶項目,實現增收致富,在希望的田野上奏響鄉村振興和諧之曲。
興產業群眾增收致富有盼頭
“現在路通了,我們賣生姜就更加方便了,價格也更好了。”新勝鎮盤山村村民游立應站在自家的院壩邊,望著長約1公里,寬約2.5米,厚約0.2米的產業入戶便道由衷的感慨道。盤山村的種姜戶也在盤算著來年多種點生姜,讓腰包更鼓。
今年6月,新勝鎮盤山村長約1公里產業入戶便道作為潼南區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動工建設。
該項目給盤山村帶來了更多機遇。不僅讓村里的路更暢通了,還整理土地110畝,補齊了盤山村基礎設施的短板。
盤山村產業便道是我區推廣以工代賑方式中的一個縮影。2022年,我區推廣以工代賑項目7個,以工代賑示范工程項目1個,涉及投資13043萬元,其中使用市級及以上財政性資金9582萬元、市級銜接資金850萬元,預計組織參與工程建設的務工人口675人,預計發放勞務報酬1186.8萬元,讓群眾腰包更鼓。
“近年來,我們把以工代賑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主要抓手,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區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劉紅光表示,不僅解決產業升級的問題,還幫助當地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和致富,做到務工、顧家“兩不誤”。
強“里子”高品質生活有享頭
“新改建的廁所干凈又衛生,再也不會臭氣熏天,蚊蟲亂飛了。”柏梓鎮小嶺村村民劉大媽對新建的戶廁贊不絕口,以前的旱廁,上次廁所受次罪,現在的戶廁,不僅用著方便,洗手池、洗衣機、熱水器等設施一應俱全,舒適又安逸。
今年以來,柏梓鎮小嶺村累計完成農戶改廁110戶。同時以“改廁”工作為起點,該鎮以點帶面推進整體水系的治理,完成山邊社區1個農民新村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工程建設,啟動瓊江流域河道岸線綜合整治,全方位鞏固提升水環境質量。
“這是我們以工代賑農戶改廁中的一個項目,為了保證工程質量,同時也為促進村民增收,今年的項目用工均為當地群眾,根據自身技術水平的高低,合理安排崗位,最大限度為當地群眾提供就業機會,幫助實現增收。”區鄉村振興局副局長黃亞雄介紹。
同時,加快建設“四好農村路”和入戶道路,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現在,30戶以上的聚居點全部實現入戶道路“院院通、戶戶連”。在村內道路、坑塘河道、閑置空地和公共場所開展全方位的綠化行動,利用空地和荒宅基地打造微菜園、微花園、微果園,形成“有產業、有品質”的鄉村新業態。
抓落實項目推進有奔頭
以工代賑,項目是關鍵,群眾是根本,村興民富是目標。區發展改革委統籌區級相關涉農部門,因地制宜,科學謀劃項目,遴選投資規模小、技術門檻低、前期工作簡單、務工技能要求不高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項目,用以工代賑的方式,為村民提供就近務工崗位。
同時,以工代賑通過“賑”的方式吸納當地群眾務工就業,通過“以工代訓”增強群眾勞動技能,通過發放勞務報酬來保障群眾務工收入,有利于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我們將積極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強化項目落實落地,目前8個以工代賑項目中,農業生產生活基礎設施1個,農村交通基礎設施6個,水利基礎設施1個。已開工建設項目5個,其余3個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劉紅光介紹,將編制好明年項目清單,爭取在更多重點工程項目中推廣以工代賑方式。
此外,督促項目單位扎實做好項目施工、務工組織、勞務報酬發放等各項工作。
“下一步,我們將加快項目實施和資金撥付,加強督促指導,充分發揮以工代賑‘賑’的功能作用,讓村民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程中切實體會到獲得感和幸福感。”區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宋麗君表示。
如今,行走在潼南廣袤的鄉村,一條條產業便道串聯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一個個新產業如雨后春筍應運而生,一張張燦爛的笑臉訴說著美好生活,一幅幅鄉村振興生動圖景正在潼南大地上斑斕描繪。
來源:區發展改革委? 區鄉村振興局
編輯:李珊珊
責編:李? ?靜? ?
監制:楊紅艷?
稿件征集郵箱:tongnanweifab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