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潼南區創建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自查自評報告
重慶市潼南區創建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
自查自評報告
?
近年來,潼南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通過增供給、強保障、重幫扶,著力擴大普惠資源、優化發展環境,持續提升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加快構建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全力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創建工作,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幼有所育、幼有優育的向往和需求。根據《教育部關于印發〈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辦法〉的通知》(教督〔2020〕1號)和《重慶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關于印發重慶市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府教督發〔2020〕3號)要求,我區認真開展自查自評,對照評估指標進行了全面核查,達到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標準要求?,F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潼南位于重慶西北部,地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核心板塊,是全國首批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衛生城區和重慶主城都市區“橋頭堡”城市。潼南建縣歷史超過1600年,誕生了革命先驅楊闇公、共和國第四任國家主席楊尚昆等時代偉人,孕育了道教至尊陳摶、明代重臣呂大器、清代廉吏張鵬翮、川劇大師廖靜秋等歷史文化名人。幅員面積1583平方公里,轄3個街道20個鎮、208個行政村、96個社區,總人口103萬,常住人口68.11萬,城鎮化率60.51%。
目前,全區共有幼兒園119所,其中,公辦園65所(獨立29所,公辦附設31所,村級幼兒班5個),民辦園54所(民辦普惠園53所,民辦非普惠1所)。全區在園幼兒16426人,公辦園在園幼兒總數8583人,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總數7702人,民辦非普惠園在園幼兒總數141人。
二、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一)普及普惠水平
指標一:學前三年毛入學率達到85%以上。全區在園幼兒總數16426人,毛入學率達到94.1%。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二: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以上。全區公益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總數16285人,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99.1%。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三: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0%。全區公辦園65所,在園幼兒8583人,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為52.25%。自評結論:達標。
(二)政府保障情況
指標一:區縣黨委政府加強對學前教育事業的領導,幼兒園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實現全覆蓋。區委、區政府切實加強對學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全區所有幼兒園中獨立成立黨支部20個,成立聯合黨支部9個。對沒有黨員的民辦幼兒園均配備1名黨建指導員,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二:制定幼兒園布局規劃。根據我區學前教育發展布局規劃,編制了《潼南區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潼南區2022—2025年學校布局規劃》。目前,已租辦瓊江幼兒園,新建移交潼樾府幼兒園、同誠天悅幼兒園,遷建古溪幼兒園、塘壩幼兒園。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三:把普惠性幼兒園建設納入城鄉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設施統一規劃,列入本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潼南區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潼南區2022—2025年學校布局規劃》,保障項目用地,把普惠性幼兒園建設納入城鄉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設施統一規劃。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四:農村地區每個鄉鎮(街道)至少開辦1所公辦中心幼兒園。目前,我區已有29所公辦中心幼兒園,每個鄉鎮(街道)至少有1所公辦幼兒園。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五:落實《重慶市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管理辦法》,小區配套幼兒園與首期建設的居民住宅區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六:現有小區配套幼兒園由當地政府統籌安排辦成公辦園或委托辦成普惠性民辦園,且運轉良好。目前,我區所有小區配套幼兒園均為普惠性幼兒園。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七:做到學前教育財政投入總量只增不減,生均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只增不減。2021—2023年潼南區學前教育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分別為14976萬元、16225萬元、17563萬元;2021—2023年潼南區學前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分別為0.90萬元、0.91萬元、1.18萬元。做到近三年學前教育財政投入總量只增不減,生均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只增不減。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八:落實重慶市公辦幼兒園(含企事業單位、部隊、高校、街道、村集體辦幼兒園)生均公用經費財政補助標準。我區嚴格落實市財政局、市教委《重慶市支持學前教育發展補助資金管理辦法》(渝財教〔2022〕64號)要求,足額按市級標準預算公辦園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公辦園一級園800元/生.年、二級園700元/生.年、三級園600元/生.年)。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九:落實重慶市普惠性民辦園認定標準、補助標準及扶持政策。我區嚴格落實市財政局、市教委《重慶市支持學前教育發展補助資金管理辦法》(渝財教〔2022〕64號)要求,按照市級標準按期撥付民辦普惠園生均公用經費(民辦一級園800元/生.年、民辦二級園700元/生.年、民辦三級園600元/生.年)。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十:落實公辦幼兒園收費標準和普惠性民辦園收費認定標準。2021年出臺《關于調整我區公辦幼兒園保育教育費收費標準及增設延時保育費項目的通知》(潼發改〔2021〕12號)、《關于明確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保育教育收費指導標準及增設延時保育費項目的通知》(潼教委〔2021〕5號),明確我區公、民辦幼兒園收費暫行標準,公辦園:一級500元/生.月、二級400元/生.月、三級300元/生.月,民辦園參照公辦園標準收取、實施。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十一:幼兒園收費標準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動態調整。區發展改革委、區財政局、區教委聯合對區內幼兒園成本進行測算,結合我區經濟水平、家長承受能力動態調整區內幼兒園收費標準。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十二:各類幼兒園無不合理收費。全區各幼兒園均將保育保教費、伙食費、延時服務費收費標準公示于園內醒目處。全區各幼兒園均無不合理收費。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十三:落實公辦園教師工資待遇保障政策,確保教師工資及時足額發放、同工同酬。我區公辦園在編教師工資待遇由區財政全額預算,非在編教師工資待遇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納入財政預算,切實保障公辦園教師工資待遇。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十四:參照公辦園教師工資收入水平,合理確定民辦園相應教師工資收入。我區嚴格執行市級部門發布的重慶市人均最低工資標準,將民辦園依法依規為教職工購買五險一金作為日常督查和年度考核內容,切實保障民辦園教師待遇。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十五:落實教育、公安、生態環境、交通、住房城鄉建設、衛生健康、市場監管、應急等部門對幼兒園園所、食品、衛生、校車、消防等各方面的安全監管責任。我區教育、政法、公安、衛生健康、市場監管、應急管理等部門按照職能分工及管理職責,落實幼兒園“五主六長”安全責任制,建立健全全覆蓋的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十六:督導評估認定前2年內無較大社會影響的安全責任事故。我區2年內無較大社會影響的安全責任事故發生。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十七:幼兒園審批嚴格執行“先證后照”制度,完善年檢制度。根據《重慶市營利性民辦學校監督管理實施細則》(渝教民發〔2018〕3號、4號、5號),我區一直嚴格規范審定民辦園的行政審批事項。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十八:落實幼兒園基本信息備案及公示制度。我區所有幼兒園均落實信息備案及公示制度。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十九:建立四年一輪覆蓋所有幼兒園的辦園行為督導評估制度。四年內對全區所有幼兒園組織了全覆蓋辦園行為督導評估,形成督導報告并督促整改落實。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二十:幼兒園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制度落實到位。我區所有幼兒園實現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全覆蓋,責任督學配備比例為1:2.5。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二十一:全面完成無證園治理工作。我區沒有無證辦園的民辦園。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二十二:民辦園沒有上市、過度逐利等行為。目前,我區沒有任何民辦園存在上市、過度逐利等行為。自評結論:達標。
(三)幼兒園保教質量保障情況
指標一:幼兒園園舍條件、玩教具和幼兒圖書配備普遍達到規定要求。我區各幼兒園玩教具和圖書配備符合教育部《幼兒園辦園行為督導評估系統》指標要求,園舍條件能滿足保育保教活動正常開展。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二:2017年后規劃設計的幼兒園符合《幼兒園建設標準》。2017年后我區新規劃幼兒園完全按《幼兒園建設標準》規劃設計。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三:區縣域內85%的班額符合《幼兒園工作規程》有關規定。我區符合規定班額數有586個班,占比達到 92.6%。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四:按《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暫行)》配足配齊各類幼兒園教職工。我區各幼兒園認真落實教育部《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暫行)》(教師〔2013〕1號)規定配足配齊教職工、保教等各類人員。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五:公辦園沒有“有編不補”的情況,將有限的編制資源重點用于保障專業教師和重點核心崗位人員的引進。我區公辦園教師編制683個,每年動態調整編制數量,沒有“有編不補”的情況。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六:區縣域內幼兒園專任教師總數與在園幼兒總數之比不低于1:15。我區專任教師與幼兒比1:13.01,符合比例。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七:建立健全幼兒園教師資格準入制度和定期注冊制度,全面落實幼兒園教師持教師資格證上崗制度。我區現有公民辦教師1267人,均持有教師資格證,并定期完成教師資格注冊。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八:落實幼兒園(含民辦)園長、保教人員定期培訓和全員輪訓制度。我區組織實施新時代強師培養工程,制定“三年強師培訓計劃”,每年實施全員培訓,定期組織開展幼兒園(含民辦)園長、保教人員培訓。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九: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幼兒園普遍建立師德教育、考評、獎懲機制。我區系統化開展了師德師風建設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從學校師德師風建設管理及教師師德失范行為兩方面入手開展專項治理工作,并實行“一票否決”提升全區教師職業道德。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十:認定前2年內沒有發生嚴重的師德師風事件。近2年內,我區各幼兒園均未發生嚴重的師德師風事件。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十一:督導區域內幼兒園落實《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規定,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無“小學化”現象。自評結論:達標。
三、主要做法
(一)夯牢基點,“四個強化” 推創建。一是強化組織保障。區委、區政府將創建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要點加以推進,出臺《潼南區創建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實施方案》,成立由區政府區長任組長、區四大班子相關分管聯系領導任副組長、責任部門和鎮街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創建工作專班。二是強化經費投入。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確保“兩個只增不減”(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逐年只增不減,確保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逐年只增不減)。三是強化督評引領。開展專項培訓,制定督評工作規程,組織專家團隊,定期到校開展專項核查。建立“一園一策”臺賬,做到專班運作,掛圖作戰,實時銷號。四是強化治理體系。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最大化、建園標準化、管園規范化、辦園集團化、強園特色化,學前教育社會認可度達到了96%。
(二)筑牢支點,“四個文件”促發展。一是出臺《“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量化“五年行動目標”,擬定日程表,落實責任人。二是出臺《關于優先發展潼南教育事業的意見》,進一步增強優先發展教育的共識,堅持優先發展教育的戰略地位。三是出臺《潼南區教育經費管理機制改革實施方案》,為學前教育發展提供更大自主權、話語權、支配權。四是出臺《潼南區教育發展基金會設立方案》,通過籌集資金,專項用于學前教育,為幼兒的成長和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三)盯牢痛點,“四個一批”解難題。一是鎮街獨立一批。通過有效盤活利用閑置校舍,實現23個鎮街至少有一所獨立建制的公辦園。二是城區新辦一批。通過整合資源,新、遷擴建6所公辦獨立幼兒園,增加公辦學位2250個。三是民辦規范一批。通過優化管理,不達標淘汰,將民辦園由3年前的122所減少至現在的54所。四是整體提升一批。通過實施園舍改造、設備配置、管理升級、環境優化、文化建設、教師提升、教育科研、課程構建、品牌打造等“九大工程”,全面提升辦園水平。
(四)補牢弱點,“四個項目”強師資。一是實施人才引進項目。通過定向培養、公開招聘、轉崗培訓和購買服務等方式補充幼兒園師資。二是實施師德建設項目。實行師德師風“正負面清單”管理,實行日記錄、周通報、月匯總、季公示、期考核,讓師德師風透明化、公開化、公平化。三是實施專業提升項目。構建“3+4+5”培訓模式(即聯合區內外名校、名師、名家3類培訓資源;針對入職培訓、骨干培訓、園長培訓、全員培訓4個類別;構建國培、市培、區培、片培、園培5級幼教培訓體系),培養“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幼兒園師資隊伍。四是實施權益保障項目。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將幼兒園非在編教師依法全員納入社保體系。
(五)抓牢重點,“四個體系”提質量。一是深化課程體系。堅持“兒童立場”,推動區域內幼兒園以適宜的方式,走向兒童、發展教師、開發資源、積極實踐,構建符合幼兒個性發展和本園實際的課程體系。二是優化幼小銜接。從幼兒園和小學起始年級兩手抓,改革教育內容和方式,形成幼小雙向銜接模式,實現幼小順利過渡。三是構建分層教研體系。開啟“1+8+N”分層式教研,以一帶多,對鄉鎮園、薄弱園實施精準幫扶。四是構建集團化發展。采用“1+N+X”的方式,分別建立3個“引辦型”和5個“合辦型”學前教育集團,縮小城鄉差距。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優化資源配置,保障學位供給。針對城鄉公辦園幼兒數分布不均,農村公辦園學位富足,城區公辦園學位需求增加。我區將加快推進公辦園項目建設,認真落實《重慶市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管理辦法》,新規劃小區配套園優先考慮辦成公辦園,增加優質公辦幼兒園學位供給。
(二)加大資金投入,提升辦園條件。對標對表,嚴格落實《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辦法》規定的公辦園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標準和普惠性民辦園生均公用經費財政補助標準。依法加強對民辦園收費的價格監管,堅決抑制過高收費和過度逐利。加大財政投入,完善基礎設備設施,改善公辦園辦園條件。
(三)加強督評力度,提高保教質量。落實學前教育監管責任和考核評價,強化源頭監管、過程監管和安全監管。通過年檢、辦學行為督導評估等措施,健全幼兒園準入機制和退出機制。建立和實施學前教育教學指導制度、完善掛牌督導制度、落實辦園質量評價制度,切實辦好新時代學前教育,更好實現幼有所育、幼有優育,促進學前教育安全優質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