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探秘潼南現代農業 在田間地頭讀懂重慶的酸甜韻味
6月19日下午,由重慶市委宣傳部指導、大文集團重慶記者站與西部國際傳播中心共同執行的“一帶一路”記者驛站渝港青年交流活動走進重慶潼南。20余名香港青年在現代農業探索中發現了一段跨越山海的“檸檬緣分”——當潼南萬畝檸檬林的果香遇見香港茶餐廳的凍檸茶,當檸檬書院的講解員用鄉音講述中國故事,渝港兩地的深層聯結在酸甜交織的味覺記憶與文化共鳴中漸次清晰。
在科技農田里探尋鄉村振興密碼
蔬菜博覽中心外形奇異的蔬菜引起了同學們的興趣。
步入潼南農科城的蔬菜博覽中心,香港青年們的認知瞬間被顛覆——經太空育種的絲瓜藤蔓高過人頭,柿子般渾圓的西紅柿掛滿枝頭,外形古怪的蛇瓜與龍鳳瓜蜿蜒垂落。“這簡直是蔬菜界的科幻大片!”香港浸會大學學生馬見穎不禁驚嘆。造就這些奇觀的,是背后的現代化培育系統。數字育苗工廠(瓊江種業基地)的屏幕上,溫濕度數據實時跳動,自動旋轉的育苗盤、精準滴灌的管道網絡,勾勒出現代農業的智慧圖景。
近年來,潼南依托優越自然條件,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不斷擦亮“潼南綠”品牌:擁有18個萬畝級蔬菜基地、162個綠色有機地標產品,“潼南蘿卜”等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年鮮銷量達210萬噸,居重慶首位。工作人員介紹,這些供港澳蔬菜從土壤檢測到包裝運輸需經過28道工序管控,讓香港青年理解到每日餐桌背后的品質承諾。
同學們在田間采摘黃瓜。
在第五季共享菜園,都市青年化身“一日農夫”。香港青年手持籃子穿梭菜畦,摘下沾著泥土的茄子時驚呼“好新鮮!”。有人蹲在辣椒叢前拍照,有人比賽誰摘的黃瓜更直,“平時在香港都是買菜,今天才知道采摘的樂趣!”笑聲與菜葉摩擦聲交織,童趣在田園間迸發。
潼南果園到茶餐廳之都
一顆檸檬連接渝港味覺記憶
同學們參觀萬畝檸檬基地。
但真正觸動香港青年味覺記憶的,是柏梓鎮小嶺村萬畝檸檬基地的探訪——當講解員說出“潼南年產35萬噸檸檬,加工成350多種產品遠銷30國,今年6月剛在香港第三屆同鄉社團家鄉市集‘圈粉’”時,來自暨南大學的香港學生劉秋樺驚呼:“在香港每天喝凍檸茶,原來早和潼南有了這樣深的緣分!”
同學們親手制作檸檬茶。
這種緣分在檸檬書院具象化為可觸摸的體驗。有香港青年舉起剛榨的檸檬汁扮演茶餐廳老板叫賣起來,渝港兩地在一顆檸檬的流轉中,顯現出“從田間到餐桌”的緊密聯結。
從田野鄉音到世界話筒
一場跨越山海的故事接力
楊建軍為同學們做講解。
“潼南檸檬不只是水果,更是帶著巴渝文化基因的‘黃金果’。”檸檬書院講解員楊建軍的激情講述,讓香港浸會大學容灝燊聽得津津有味。當楊大叔拿著檸檬精油,比手畫腳,用帶著重慶口音的普通話細說“潼南檸檬如何從長江邊走向世界”時,容灝燊抬頭拍下大叔講解的瞬間:“他介紹家鄉特產時眼睛在發光,這種熱情感染了我,我也要用香港年輕人的視角,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童趣在田園間迸發。
這場持續3小時的現代農業之旅在暮色中落下帷幕,晚餐環節,主辦方特意準備了有機蔬菜特色晚餐,食材均產自附近基地。大快朵頤之際,香港浸會大學的劉錫勛即興背誦《歸園田居》,以“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詩句抒發愜意心情,更對“從8D魔幻都市到田園詩境”的雙面重慶贊嘆不已。當“東方之珠”的青年解碼“西部菜都”的科技密碼,當潼南“黃金果”串聯起兩地味覺記憶,這趟行程早已超越農業參訪的范疇,一幅渝港攜手融入“一帶一路”的合作圖景,正于田野間鋪展出生動注腳。
國務院部門網站
地方政府網站
市政府部門網站
區(縣)政府網站
其他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