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政務公開 > 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報告
重慶市潼南區城市管理局關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設情況的報告
重慶市潼南區城市管理局
關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設情況的報告
?
我局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和市委全面依法治市的決策部署,統籌協調全面依法治區工作,在加快建設新時代市域黨建新高地潼南先行區中做出表率,現將我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報告如下:
一、2024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加大普法力度,增強法治意識,樹立法治思維
1.建立領導班子學法制度,增強依法決策能力
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制定《領導干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清單》,將《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綱要》《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納入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主要內容。同時,堅持會前學法制度,把“學法普法”作為黨組會議專題,今年來班子成員集中學習法律法規19次,讓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守法。
2.加強執法培訓,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制定《重慶市潼南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執法培訓工作方案》,與鎮街常態化聯合開展城市管理領域執法培訓,2024年以來培訓人數共計380余人次。組織本部門人員參加市、區級部門舉辦的各類學習培訓交流80余人次,嚴把執法協管人員入職關,設置《行政處罰法》《民法典》《如何打造服務型城市管理隊伍》《城管執法著裝、用語規范指引》等4門入職必修課,每季度開展入職理論培訓。組織行政執法人員參加法治理論網絡培訓考試,77名持執法證人員參加公共法律知識、業務知識和行政執法技能網絡培訓并考試合格。
3.開展法治宣傳,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
通過“三月法治宣傳月”暨“3.19”城市管理服務周、“6.15”安全生產宣傳月、“12.4”憲法宣傳日、各類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微信公眾號、城市管理門戶網站等途徑開展普法宣傳90余場次。開展青少年“關鍵群體”的精準普法專項行動,今年六一兒童節,組織全局工會會員子女參觀重慶市人民檢察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加強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防范校園欺凌、性侵害、校園貸等普法工作。在各級各類學校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文藝演出、知識競賽、現場咨詢、模擬投放等形式的宣傳共計40余場次。
(二)加強備案審查,規范行政決策,推進依法行政
一是加強規范性文件管理。本部門現行有效行政規范性文件1件,2024年以來來我局未以本局名義制定相關規范性文件,經查閱行政文件目錄未發現應審未審現象。按照“誰制定、誰清理”原則,對與現行城市管理政策不相符的區政府規范性文件提交清理意見,廢止本部門起草的區政府規范性文件2件。二是加強合同合法性審查,嚴格執行公職律師制度。對合同做好合法性審查工作,2024年以來共審查各類合同68件。三是嚴格執行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2024年以來無執法違法、徇私枉法案件,全年共辦理行政訴訟應訴案件1件,民事訴訟應訴案件10件,勝訴率100%,出庭應訴率100%,行政復議1件,行政復議維持率100%。
(三)強化法治服務,扎實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
一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辦件流程,切實做好“一件事一次辦”,實行“申請-繳費-領證”一條龍服務,實現企業和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的目標,推行用水報裝與用電、用氣“一窗綜辦”“一窗通辦”。積極協助支持商貿企業利用市政設施設置廣告,規劃合適地點支持其營銷活動,助力民營經濟發展。二是建立完善了“輕微不罰”或“首違免罰”的柔性執法模式。2024年至今累計通過潼南區城市管理智慧執法綜合管理平臺答題的方式處理,對答題合格免予處罰1299起,通過“首違不罰”、“輕微免罰”等方式,免罰金額達13萬元。
(四)深化行政改革,提高行政效能,完善監管體制機制
一是落實“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根據《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化鎮(街道)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實施意見》要求,賦權鎮街11項行政執法事項(通用賦權事項8項,自選賦權事項3項),選派4名執法骨干對鎮包片指導,3名骨干對街道輪流派駐指導,確保賦權執法事項“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推進“執法+監管”系統管理及運用,按要求梳理并錄入部門主體、人員維護并動態調整。二是承接市級部門劃轉執法事項295項,其中自然資源領域21項,住房城鄉建設領域255項,國防動員領域19項,確保接得住,用得好。
(五)加強執法監督,嚴格執法行為,提升執法水平
1.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
一是嚴格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嚴格落實“互聯網+監管”要求,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信用監管相結合的監管方式,2024年以來公示行政執法一般程序案件14件。二是全面推進執法全過程記錄常態化。根據住建部關于城市管理執法裝備配備指導標準,配備行車記錄儀6臺,執法記錄儀345臺,三是全面推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配備公職律師參與疑難重大案件的法制審核過程,做到法制審核機構與執法機構“審辦分離”,重大執法決定未經法制審核不得簽發。
2.加強成渝地區雙圈協作
聯合銅梁、遂寧簽訂《遂寧潼南銅梁城市管理和執法共同行動計劃(2024)》,“遂潼銅”聯合執法入選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十大品牌。在潼成功舉辦川渝毗鄰地區水域清漂聯席會議,與安居、資陽等4個區市縣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改革動態“潼南完善川渝跨界污染協同治理機制,共同減輕長江干流水污染負荷”被市委改革辦采用。
3.謀劃“生命通道保暢”一件事場景建設
完成“生命通道保暢一件事”場景應用建設,并順利接入治理中心,成為我區首個納入區縣“一本賬”管理并上線渝快政運行的場景應用,實現全市共享。設施板塊在全市率先爭取到“瓶裝燃氣智慧管理”、“通信設施管理在線”和“企業吹哨·部門報到”3個應用試點。
4.開展“城管進社區”活動
以效能提升強化基層治理,開展“城管進社區,服務群眾面對面”專項行動,打造試點社區15個,以“城管進社區與橋下灰空間打造組合式創新,全面提升社區群眾服務半徑”為主題向市城市管理局上報最佳實踐案例,得到市級主管部門高度肯定,并納入2024年激勵機制申報案例。
5.開展行政執法突出問題專項整治
持續開展建筑渣土、廢棄食用油脂、違法建筑、“莎姐守未”暨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全民反詐宣傳及整治等專項整治行動。檢查建筑工地3952個次,排查廢棄油脂餐飲門店9025個,非機動車1.1萬輛次,整治違法建筑面積9471平方米,開展校園周邊環境集中整治行動41次,排查戶外廣告270余家。2024年累計辦理案件1953件,收處罰款27萬余元。
二、2024年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
一是嚴格落實“第一責任”。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一把手要親自抓、親自管”的重要指示精神,做到對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重要案件親自督辦,定期召開局黨組會,審議重大法治文件,研究重要法治事項,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開展。二是注重發揮“關鍵少數”的示范和表率作用。充分發揮法律顧問在重大行政決策、重要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審查作用。將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列入年終述職內容。督促領導班子其他成員和下級單位主要負責人依法行政,化解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爭議,維護司法權威,認真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要求。組織班子成員及重點崗位人員現場旁聽公開庭審。2024年行政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到100%。三是加強干部職工法治理論學習及思想教育工作。及時召開黨組會等傳達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加強對《習近平法治思想》《憲法》《行政處罰法》及其他領導干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的學習。
三、存在的問題
(一)法治宣傳氛圍不濃
普法宣傳的形式較為單一,未有效根據不同群體,如老年群體、青少年及企業職工等制定精準普法策略。普法教育與各科室、單位的具體職能結合不夠緊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普法的實際效果,并降低了社會各界主動參與普法活動的積極性。
(二)法治意識有待加強
執法隊伍中高素質法律專業人才匱乏,人員年齡結構老化,文化水平和知識結構更新不足,法治思維和程序意識薄弱,執法理念落后,并且對執法辦案業務不熟悉,與新形勢下執法工作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三)依法行政能力有待提高
法律法規培訓力度不夠,法制審核人員對法律的理解能力和執行能力有限,部分規范性文件征求意見的范圍比較窄、形式比較單一等問題。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進一步加強法治宣傳,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
注重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聯動發力,不斷拓展普法途徑、平臺和載體,不斷增強干部職工和公民的法律素質。通過開展“大學習、大練兵、大提升”活動,錘煉一支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專業執法隊伍。
(二)引進專業法律人才,嚴格執行公職律師制度
(三)加強行政執法監督,嚴格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
在作出具體決策時,保證行政決策程序規范,加強文明執法、規范執法、依法執法的監管,推行溫情執法、人性化執法。按照依法、公開、公正的要求,保證具體行政行為合法、適當。切實承擔起化解行政爭議的責任,主動做好協調化解工作。
(四)堅持為民服務,積極倡導“721”服務管理工作法。
牢固樹立“服務+管理+執法”新模式,在占道經營、亂搭亂建、亂停亂放等群眾反映最強烈、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訴求中,堅持“疏”“堵”并重,既堅持規范化管理,又做到“情、理、法”相結合,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
?
國務院部門網站
地方政府網站
市政府部門網站
區(縣)政府網站
其他網站